【来源:参考消息 2011.10.20】
【相关新闻继续追踪】2012年3月14日 世界日报 | 中央社
美国被逼挖自家稀土 北京嘲其多动脑少动气
稀土元素被美国政府视为对世界电子产品市场极端重要的战略物资,现在美国出现一股开采本国稀土矿的热潮。
稀土元素是制造火箭、电脑、隐形飞机、LED萤光管等许多产品不可或缺的原料。但目前稀土生产存在两大问题;稀土市场被中国控制,美国一直没有开采稀土矿。
最近加州的稀土矿Mountain Pass Mine恢复生产,并计画在4月全面开采。这座稀土矿于2003年因为从中国进口的廉价稀土而关闭。距美国最近的稀土矿在加拿大。
在美国这股开采本国稀土矿的热潮中,德州哈兹佩斯郡(Hudspeth)圆顶山(Round Top Mountain)就是其中热点之一,它位于10号州际公路附近,距布兰卡山只有六哩。圆顶山出产的流纹岩(rhyolite)就是一种含稀土元素的矿物。
圆顶山的流纹岩埋在300-1000呎深地下,含有大量稀土元素氧化物,如电视机上显示红色的铕和制造CD、核子推进系统所需的钆。如果艾尔巴索以东的圆顶山的稀土矿具有开采价值,就会为当地带来数百个就业机会,使附近小镇布兰卡山(Sierra Blanca)繁荣起来。
地壳内的稀土元素含量并不少,但具开采价值的稀土矿很罕见。德州稀土资源公司(TRER)执行长李维尔(Marc Levier )说,圆顶山除了有稀土矿物流纹岩,其他条件很很好,那里靠近州际公路,全年气候良好,还有一条专用铁路。而加拿大的稀土矿位于北极圈内,工人坐飞机往返,30天轮休一次,后勤一直是个大问题。
TRER于2007年向德州一般土地局(GLO)租赁圆顶山的1万英亩土地进行地质调查,又在2010年跟GLO对包括圆顶山在内860英亩土地,签订了20年租约。李维尔表示,圆顶山含有约10亿吨稀土矿石,每天开采六万吨,可开采60年。
艾尔巴索德州大学地质学教授古戴尔(Phillip Goodell)表示,他的一名硕士学生在1986年发现圆顶山有稀土矿藏,这项发现获得洛萨拉摩斯国家实验室的证实。
美国打稀土官司 北京嘲多动脑子少动情绪
白宫称奥巴马13日将亲自宣布向世界贸易组织(WTO)起诉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欧盟和日本也将加入。这是美国建立跨部门贸易执法中心后的第一次起诉。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贸易官司,由于今年初美欧赢了针对中国9种矿产资源的另一场世贸官司,增加了西方对在稀土案上赢中国的信心。
环球时报刊登社论表示,虽然又主要是西方国家绑在一起对付中国,但这件事首先不是政治官司,而是利益冲突。在强迫中国低价出卖稀土的问题上,美欧日的利益高度一致。但这种利益绑定会加强西方国家的站队意识,使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政治化。而且把问题上纲上线后,西方国家总是更得心应手。
文章称,稀土及其他贸易争端,都有理、规则、实际操作几个层面。在“理”这个层面,中国根本不是西方的对手。原因是世界影响大的主流媒体都在西方手里,西方什么都是有理的。比如同是限制出口,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就不对,西方限制对华高科技出口就是对的,对和不对的标准,都由西方说了算。
到了规则这个层面,情况稍好一些。世贸规则基本是西方定的,中国是加入并适应者。很多规定对中国天然不公平,但它毕竟不能像“理”那样可以随意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因此世贸官司多得无数,但中国有输有赢,不像在舆论中那样,中国几乎“永远输”。
在具体操作层面,对世贸规则和判决执行得有多认真,各国不太一样。西方决非世贸规则的模范执行者,各国都有很多办法让世贸规则和判决打些折扣。因此奥巴马的起诉决定不了中国稀土的命运,它第一要打很长时间,第二中国有针对败诉提前做准备的各种机会和条件。
文章称,有一点中国心里很有底气:中国管理稀土出口不是存心跟西方过不去,故意把稀土当政治武器。中国限制其出口一是因为价格太便宜,交易所得无法弥补稀土产地的环境损失,对当地发展弊大于利。二是中国国内稀土需求快速增加,中国的剩余稀土储量已经并不宽裕。
中国的稀土出口必须做调整,世贸判决必须与这些现实形成对应,否则就属于瞎判,而瞎判就是白判。就像判决一个人必须交出他的口粮,这种判决根本就别指望能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
中国在稀土问题上已经犯不上同西方“争理”,因为没理的西方有足够本事把自己说得很有理。但中国必须认真同西方打这场官司,即使败诉也要想办法让西方得不到便宜或少得便宜。
中国内部调整稀土生产和出口的空间很大,有专家提出征稀土生产的资源税、环境税等,这些增加稀土生产成本的办法,世贸判决都很难管得着。
文章指出,稀土之争只是全球化时代对外商贸一个稍纵即逝的片段。中国在高速发展,我们在世界资源生产和消费链条上的位置也在变化。很多具体的赢输都是一时的,利弊会随时转换。因此我们在稀土问题上需多动智慧,少动情绪,我们“玩弄”世贸规则的能力应当向美欧看齐。
中国的议价权、对买什么卖什么的决定权都在逐渐提升。我们用不着为近期在世贸遭遇的压力而气馁。我们正在一次次争执中变得更聪明、更强大。
【相关新闻继续追踪】2012年3月15日 新华新闻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回应近期热点问题
新华网北京3月15日电(记者雷敏、王希)
商务部15日举行月度例行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会上回应了2月份逆差较大、美欧日向WTO诉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网购诚信缺失等热点问题。
季节因素致逆差 全年顺差将减少
海关统计显示,2月份中国月度贸易逆差达到315亿美元,为至少十年来最大贸易逆差。
在回答记者“贸易逆差趋势是否会延续”的提问时,沈丹阳表示,贸易逆差的出现是多因素的,跟国内经济运行良好,企业信心提升,积极扩大进口补充库存有关;跟近几年中国政府积极促进贸易平衡,出台一些政策措施也是有关的。
“但最主要的还是季节性因素。”沈丹阳说,从历年经验来看,我国外贸在春节前后往往呈现“节前赶出口,节后进口集中到货”的特征。加上去年2月份受春节长假的影响,进口基数偏低,所以直观来看,今年2月份进口增速较高。海关经过季节调整作了一个测算,今年2月份同比增速只有9.4%,增速仍处于个位数的增长。
沈丹阳指出,1、2月份累加起来,虽然还是逆差,但是逆差额仅为41.5亿美元,这跟去年前两个月情况类似,去年前两个月也出现了逆差。因此我们的判断是,贸易逆差情况不太可能持续下去。总体看来,今年全年仍将是贸易顺差,但顺差会逐步减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望进一步下降,进出口贸易会进一步趋于平衡。
中国稀土出口管理政策目标正当
在谈到美欧日将中国稀土出口政策诉至WTO一事时,沈丹阳表达了四点意见:
一是中方原材料出口管理的政策目标是正当的,主要目的是为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中方无意限制贸易自由,更无意通过扭曲贸易的方式保护国内产业,中国的政策目标符合世贸组织规则。
二是近年来,面临着日趋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中国政府不断加强并完善对“两高一资”产品的综合管理,这既是中国自身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对保持全球可持续发展所作出的重要努力。
三是中国政府对有关原材料产品的出口与国内开采、生产实施同步管理。在统筹考虑国内外市场情况、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后,合理确定年度出口量,基本满足国际市场正常需求。这也体现了中方是负责任的世贸组织成员。
四是对美欧日提出的磋商请求,中方将根据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妥善处理。中国政府一贯重视规则,信守承诺,将按照世贸规则的方式对“两高一资”产品实施科学管理。
加强网络零售规范监管
近年来,中国网络零售发展迅速,但也出现诚信缺失、缺乏监管等问题。沈丹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商务部已经会同工商、银行等部门,并且通过国务院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机制,加强对网售领域的监管,探索更加有效的监管模式、方法和措施。
另外,商务部推动电子商务行业组织进一步完善网络零售信用评价、消费者权益保护、网络零售资质评估体系,建立网络营销规范及行业公约。
“商务部正在起草并推动《网络零售管理条例》尽快出台,希望通过这个《条例》明确网络零售市场各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形成第三方网络零售交易平台的市场进入和退出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管理职责。”沈丹阳说。
他介绍,今年商务部还将制定和发布《关于保护网上商业数据的指导办法》《网上交易小额争端解决办法》等一系列规章。
“虽然网络零售领域确实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最近媒体也有一些报道,但我们认为基本的状况是可控的。”沈丹阳说。
【相关新闻继续追踪】2012年3月4日
指中国对稀土出口设限
美日及欧盟联手向WTO告状
美日欧逼中国贱卖稀土
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在当地时间13日发表声明,拟联合欧盟和日本针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出贸易诉讼。这次“告状”距美国成立主要对付中国的“跨部委贸易执法中心”不过15天,距WTO裁定中国限制9种原材料出口违规也仅一个月,美国似乎正“有条不紊”一刀一刀“割中国的肉”。《纽约时报》称,“汽车部件、整车、太阳能板、补贴和稀土都是本周对华下手的对象”,要不是避开中国领导人上月访美,欧美早就下手了。欧盟官员13日确定不久就将递交“状纸”,日本的表态略显谨慎,内阁官房长官藤村修表示“正在考虑”。西方媒体的报道中,“挑战中国”、“贸易战”等字眼占据了突出位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WTO问题专家屠新泉表示,以前的摩擦是单一产品和产业竞争,现在欧美更担心中国对战略资源的控制力,中西之间的贸易摩擦正向更深和更高的层次发展。
美欧日冲击“稀土长城”
美联社12日引述白宫高级官员的话称,美国将联合欧盟和日本针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向WTO提出贸易诉讼,美国总统奥巴马将于13日就此发表声明。美联社称,根据WTO诉讼机制,中国有10天时间就这一诉讼做出回应,而且必须在60天内与美国、欧盟和日本举行谈判。如果不能在这一期限内达成协议,美欧日有权要求WTO成立工作小组,对此案进行调查。这名匿名白宫官员表示,美国寻求WTO帮助的目的是向中国施压,促中国政府解除对稀土出口的限制政策,为美国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实际上,这起诉讼在预料之中。路透社13日称,美国与欧盟早就准备对中国的稀土出口限制向WTO提起诉讼,但他们一直在等待针对中国其他原材料出口限制的诉讼结果。今年1月30日,WTO裁定中国限制铝土、焦炭、萤石、镁、锰、金属硅、碳化硅、黄磷和锌等9种工业原材料出口违反国际贸易规则。此裁决后,“各方看到了胜算”。
德国《金融时报》13日的文章说,欧盟不久就将递交控告书,理由是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欧盟议会绿党党团副主席彼蒂科菲尔表示,“估计(欧中)很快将出现新的争吵。”在上周五欧盟贸易委员会会议上,所有27个成员国都同意重新启动诉讼程序来对抗中国。据知情人士透露,准备程序已基本完成,欧盟相关决定目前已进入投票程序中。日本官方的反应则比较谨慎。《华尔街日报》援引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藤村修13日的话称,日本“正在考虑”起诉事宜,但经济产业省一名官员称,日本内阁并未形成一致意见,因为担心影响中日关系,该官员称对美方表态感到“吃惊”。
不过,日本媒体耿耿于怀。日本《每日新闻》13日称,中国在2010年7月大幅削减稀土出口量,导致稀土国际价格暴涨,2010年9月又因为钓鱼岛撞船事件导致中国停止对日本稀土出口。而日本稀土9成以上靠从中国进口,因此日本对此非常不满。日本富士电视台称,国际社会早就应当联合起来,对中国自私的做法予以制裁,“让中国想凭借稀土妨碍别国正常发展的阴谋败露”。《产经新闻》13日称,面对国际社会严峻的包围网,中国将不得不重新制定战略。
“中国大幅度限制稀土资源开发,正在将资源当作武器”。韩国《东亚日报》13日也这样附和说。文章称,中国之前也以环境保护为理由限制出口,被美欧指责为建立“稀土类万里长城”。
“中国的稀土政策终于惹恼了美国”。日本TBS电视台说。美联社称,奥巴马这番举动是想表明,自己领导的政府正在打击“来自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路透社说,奥巴马近期创建了一个“跨部委贸易执法中心”,该中心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内开始运行,首要目标就是确保中国尊重WTO规则。
德国《世界报》认为,奥巴马起诉中国的做法还为在大选年得分。
英国《金融时报》说,美国和欧盟加大在与中国日益升级的贸易争端中的赌注,这是双方贸易摩擦的最新迹象。“除非中国同意西方要求放松对稀土出口的限制,否则这将成为今年西方在世贸组织对华全面发起法律诉讼进程的第一步。”《纽约时报》13日以“贸易纷争擦新火花”为题称,习近平访问美欧后不到一个月,中国与其两个最大出口市场间的贸易关系缓和巳行将结束。美欧最早本周就可能分别或共同就涉及汽车部件、整车、太阳能板、补贴和稀土等5个问题采取行动。俄罗斯纽带新闻网称,美欧日此举将让中国资源类产品陷入国际社会的深度博弈之中。“新一轮的贸易争端未必能够到达目的”。德国《金融时报》认为,在WTO投诉中国不是合适的策略,应该与中国建立资源和技术方面的伙伴关系。
另外,中国到底能占据多久的垄断地位还很难说。几天前,马来西亚的一个年产2.2万吨的稀土矿得到开采许可,澳大利亚和美国也都即将开始稀土开采。俄罗斯《观点报》说,目前中国生产的稀土占全世界的90%,而储量只占世界的30%。美国和俄罗斯都有大量稀土资源,开采却很少,且基本不出口。中国在此问题上不会做出让步。
西方忌惮中国稀土主导权
目前中国与欧盟的年贸易额已经超过3000亿欧元,中国已经成为欧盟仅次子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另外,一些深陷债务危机的欧洲国家还指望中国施以援手。然而欧盟却与美国联手对中国在稀土等原材料问题上的攻击,让多数欧洲学者都感到困惑。
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埃里克森13日告诉《环球时报》,目前双方经贸关系只能用“戏剧性”来形容。
对此,《纽约时报》解释说,美国为了跟中国未来领导人习近平打交道开个好头,将太阳能板贸易纠纷上要采取的行动推迟到3月。而欧盟上月忙着吸引中国出资缓解欧债危机,因此在贸易问题上也没什么声音。不过希腊已经同私营部门借贷方达成了减债协议,欧债危机在一定程度上降温。欧盟高层也认为,即便北京决定借钱给欧洲,中方出资的数额也不足以发挥很大作用。
“2010年中国对日本的稀土禁运让日本纠结不已,不断提醒日本这个岛国对原材料是多么依赖”。《纽约时报》称,到目前为止,日本一直避免在世贸案件上和中国过不去,它担心激起这个邻居的不满,或者再次唤醒中国对其二战恶行的声讨。日本时事通讯社称,稀土现在已经成为比石油还珍稀的资源,只要中国稍加限制,就会造成全球性稀土价格暴涨以及严重缺货,这对很多以“科技立国”的国家是沉重打击。日本朝日电视台说,日本一直和中国进行外交斡旋,希望中国能够松动对日本的稀土出口限制,但中国一直没松口。而日本在去年遭受大地震袭击后,经济受到沉重打击,现在日本高科技产业是日本经济复苏的希望,因此无论如何都不能再等待中国解除稀土限制,只好同美欧一道诉讼。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13日表示,开发稀土对环境造成影响,基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考虑,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对稀土的开采、生产和出口各个环节均实施了管理措施,相关措施符合世贸规则。
即使输了官司也没什么
“中美要打贸易战了吗?”美国《赫芬顿邮报》的疑问代表了很多西方媒体的想法。文章认为,很多分歧都不是非黑即白。中国固然有违反自由贸易的做法,不过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其他国家也抱怨美国有很多违背自由贸易的做法,说美国在国际贸易领域很伪善。一概认为美国相信自由市场、中国不相信自由市场的说法是有问题的。惩罚中国的做法只会让美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更糟糕的是,它还会引发一场贸易战,进而扩散到全球,让所有人遭殃。
英国皇家国际关系研究所政治经济关系战略研究学者克洛斯13日对《环球时报》表示,媒体眼下都把争议问题放在了中国不肯卖和西方买不到这些问题上,但事实上,最大的问题是全球的经济发展仍然处于失衡状态,不同地区发展的速度不同。他承认,减少对境外的稀土资源出口是中国政府在保护其资源和国家利益方面的意识觉醒,但中国也不会无限期这样做下去。一旦西方市场出现萎缩,对中国贸易会不利。
日本研究中国经济战略学者北条博雅13日告诉《环球时报》,不管日美欧三方起诉中国最后的结果如何,在稀土问题上,都将和中国的关系变差。虽然美国此次对中国发起的行动来势凶猛,但中国也不会为稀土和美国彻底翻脸。
“西方不是喜欢中国的稀土,而是喜欢中国廉价的稀土。”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认为。屠新泉表示,一般来说,在WTO的案件中,绝大多数被告会输,至少输掉其中一部分。所以稀土的案子中国要做好心理准备。即使输了也没什么。
(新华新闻)
(新华新闻驻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记者联合报道 新华新闻记者:段聪聪、甄翔柳直)
环球网记者仲伟东报道,据法新社消息,世界贸易组织(WTO)发言人3月13日证实,WTO收到美国、欧盟和日本就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向WTO提起的诉讼。但有分析指出,此次起诉由美国政府主导,其目的是在总统大选前展示对华强硬态度。日本与欧盟则与美国统一了步调。
法新社说,这位发言人并未公开诉讼的详细内容。不过在此之前,欧美等国家都声称中国是世界主要的稀土生产国,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措施导致稀土价格持续走高。
日本共同社13日报道说,由于在中国国内可以低价获取稀土,日美欧认为中国优待本国企业,这有悖于国际贸易规则。但是日本向WTO起诉中国尚属首次。此举将招致中方的反弹。有分析认为,中国将从环保及资源保护的角度主张限制稀土出口没有违反WTO协议。
至于美日欧此次联手起诉中国的原因,共同社引述日本外交消息人士的话说,此次起诉由美国政府主导,其目的是在总统大选前展示对华强硬态度。日本与欧盟则与美国统一了步调。
在1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就稀土问题表示,稀土是一种稀有的不可再生资源,开发稀土对环境造成影响,基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考虑,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对稀土的开采、生产和出口各个环节均实施了管理措施,而不仅仅在出口环节,相关措施符合世贸规则。中国稀土资源占全球总量36.4%,但承担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供应。多年来,尽管面临巨大环境压力,中国一直努力保持一定数量的稀土出口。今后,中国将继续向国际市场供应稀土,并依据世贸规则对稀土出口实行有效的管理。
刘为民同时表示,中方希望其他拥有稀土资源的国家也积极开发稀土资源,共同承担全球稀土供应的责任,也愿意在寻找开发稀土的替代资源、提高稀土资源利用率等方面与各国加强合作。
(环球网)
(华盛顿/布鲁塞尔综合电)美国、日本及欧盟联手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出干预中国给稀土出口设限的做法。
美国奥巴马总统昨晚在白宫宣布这一行动时指出,这是为了确保美国企业和工友在环球经济中获得公平待遇。他也指责中国的现行政策,防碍市场自由运行,并违反世贸规定。
不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昨天表示,中国的稀土出口政策是根据本身的环境保护政策,以达到永续发展为目标。中方认为这样的做法完全遵照WTO的规范。
稀土是用于高科技产品,例如武器、平板电视、混合动力汽车电池、手机、相机镜头和智能手机的重要原料。制造微型发动机也需要用到稀土。这类发动机主要用于车窗的开关和电子消费产品方面。
奥巴马政府的高层官员透露,美国将和日本及欧盟联手向WTO提出干预中国对限制稀土出口的做法。
欧盟也在昨日表明,会参与美国的这一行动。欧盟贸易专员德古赫特(Karel De Gucht)在布鲁塞尔总部说,中国限制稀土出口使得中国企业享有竞争优势,同时危害到欧盟甚至是全球的厂商和消费者。因为稀土价格因中国限制出口增加,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也相应提高了。
美国贸易代表罗恩科克(Ron Kirk)说,此次的诉讼是奥巴马政府确保中国及其他国家遵守贸易规则的努力的一部分。
他说,美国工友和制造业者利益都因为中国持续限制其稀土出口,使得相关原料的环球市场供应日益短缺而受到了伤害。
中国是17种稀土的主要供应国。但在过去几年里,中国逐步限制稀土出口,以满足国内需求。不过,中国官方表明,限制稀土出口,主要是为了保护环境。
昨午,在中国外交部举行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说,稀土是一种稀有的不可再生资源,开发稀土对环境造成影响,基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考虑,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对稀土的开采、生产和出口各个环节均实施了管理措施,而不仅仅在出口环节,相关措施也符合世贸规则。
他还说,中国稀土资源占全球总量36.4%,但承担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供应。多年来,尽管面临巨大环境压力,中国一直努力保持一定数量的稀土出口。今后,中国将继续向国际市场供应稀土,并依据世贸规则对稀土出口实行有效的管理。
刘为民强调,中方希望其他拥有稀土资源的国家也积极开发稀土资源,共同承担全球稀土供应的责任,也愿意在寻找开发稀土的替代资源、提高稀土资源利用率等方面与各国加强合作。
(新加坡联合早报)
【相关新闻继续追踪】2011年11月9日
2010年中国大陆稀土材料供需分析:IT IS Project金属中心MII:曾婉如
一、中国大陆稀土材料供需现况
价格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於供需两方面,经由供给、需求的变化,使得稀土价格呈现剧烈起伏。首先在供给方面,虽然中国大陆稀土储量、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在全球稀土生产也处於独占地位,但由於中国大陆稀土厂商中小企业多、设备差、产品同质性高、品质均一性不足,再加上走私、盗采等问题,使得中国稀土供应部份呈现过量的情况,所以,虽然在美国停止开采的情况下,中国大陆完全没有全球稀土产品独占方应有的价格订定权利。为此,中国大陆在考量稀土环境污染与资源严重流失的缺失下,也开始积极建立战略储备,并透过出口配额与出口关税来严格管控稀土生产与出口,致使价格在预期供给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回升。在需求面部份,中国稀土原先以传统产业(冶金、石油化工、玻璃陶瓷、农轻纺)应用为主,近几年,随着高科技术产业需求增加,新材料产业(稀土永磁、萤光粉、抛光粉、储氢材料)也渐渐成为稀土产品应用的重心,尤其像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光纤、镭射、氧化感测器、萤光灯、彩电、电子温度计、X射线增感屏用萤光材料、颜料、超导材料及其他应用对稀土氧化物及其他稀土化合物需求的持续成长,促使稀土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更让稀土2010年价格获得相当的支撑力道。
二、稀土价格与供需分析
从历年来稀土价格变化来看,1985年至1988年可说是中国稀土工业快速发展和产品价格上升期,1989年中国稀土平均价格达到每公斤1,878元人民币後即开始快速下滑,直到2002年美国完全停止稀土生产为止,中国稀土平均价格跌至每公斤486元人民币。之後,随着中国大陆於2004年停止出口退税,并严格执行紧缩出口配额制度後,中国稀土平均价格即从低点快速回升,2007年涨至每公斤963元人民币,2009年小幅回跌至每公斤937元人民币。图一为中国大陆稀土价格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受到市场需求和原矿品位的影响,不同稀土产品价格差别很大,如中重稀土产品中的铽、镝、铕在矿石中含量较少、价格很高,再加上铽、铕应用於三基色萤光灯和平面显示器中的萤光粉,以至於虽然氧化铽与氧化铕在2003年与2005年的产品价格分别降至每公斤1,000元人民币与1,800元人民币的历史低点,随後则在2010年反弹至每公斤2,702元人民币与2,828元人民币。至於轻稀土产品中的镧、铈产品,由於产量占稀土总产量的75%,因而价格最便宜,而轻稀土中的镨钕产品更是稀土市场的指标性产品,主要是因为钕是制造钕铁硼磁体的重要原料,而钕铁硼可应用於硬碟驱动器、音圈马达、风力发电机、汽车电机,甚至应用於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使得镨钕产品价格(氧化镨钕、镨钕合金)走势常被称为稀土市场的晴雨表,近年来虽然氧化镨钕与镨钕合金价格受汽车业影响而跌至每公斤74.5元人民币与105元人民币的低点,但在2010年随即反弹至每公斤181元人民币与239元人民币。
三、中国大陆稀土应用产业现况
稀土因具有优异的光、电、磁、超导、催化等物理特性,故有“工业味精”、“新材料之母”的称誉。除了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外,并广泛应用於冶金、石油化工、玻璃陶瓷、纺织农牧养殖等传统产业领域,如在轧钢时添加混合稀土金属可使钢的性能得到改善,石油裂化中作催化剂,而含氧化镧的玻璃具有高折射率,二氧化铈具有强氧化性为优异的玻璃脱色剂,如表一所示。
声明:本栏【新闻新闻】里的信息与资料皆来自互联网,拥有权均属原作者所有。在文字上,有些做了部分的修改或删节。如果有文字、图片或视像侵权,或显示在这儿引起原作者的不快,请电邮:support@mycllab.net
通知,我们将尽快移除或修正。谢谢。